[東台先鋒報]記者 王凱軍/花蓮報導

雲林縣議會第二十屆第一、二次臨時會議,2/13日上午首次開議,雲林縣長張麗善率各局處首長列席,並一一介紹縣府各局處長及所負責的業務項目,此尊重議會之舉,受到雲林縣議會議員高度肯定,樹立了府會和諧相互尊重的典範,這才是身為一位縣市大家長應有的格局和風範。
反觀花蓮縣長徐榛蔚,在花蓮縣議會第20屆第一次臨時大會不僅拒絕受邀出席,連大會一讀會決議邀請副縣長顏新章蒞會說明,副縣長也未與議會溝通,一概以「已讀不回」的態度處理府會關係。徐縣長應有花蓮縣大家長的氣度和高度,即使張峻議長非花蓮縣政府所屬意和全力輔選的議長,但是府會和諧和相互尊重仍是縣務推動的根本。
一讀會時議員詢問饒秘書長,111年度地方仕紳建議補助款6,500萬之建議提案是否都堆置在秘書長室,饒秘書長當眾表示都在「上面」,並說:「我這裡從不堆置建議案。」秘書長言下之意所謂的「上面」就是縣長或副縣長,因此請最知道原由的縣長或副縣長來說明,再恰當不過了。
議會多次邀請縣長或副縣長至議會報告和說明,卻屢遭縣府以「無前例可循」回函拒絕,此次臨時會縣府對議會的副縣長邀請說明,索性來個「不理不睬」,其實花蓮縣政府所不尊重的不只是花蓮縣議會全體議員,更是對花蓮全縣鄉親的藐視。
花蓮縣政府以民生重大預算被議會擱置停擺,來閃避議會的監督並大作文章,難道地方仕紳建議款的分配流向和選擇性的使用就不算是民生重大預算嗎?
縣府就是屢屢預算分配失衡,且任意勻支,更有先執行後送審的提案屢見不鮮,官員在答覆議員質疑時支吾其詞,避重就輕,深怕說錯話,無法承擔,在議事殿堂上不敢講真話,議會才要請可以真正做主的首長和副首長與會說明。

徐縣長可以一場接一場的舉辦小場次地方座談會,在地方座談會上的表現看似親民,且確實達到媒體宣傳效果,但實際執行率又有幾成?許多地方仕紳參加座談會後的感受就是「形式大於實質效益」。反觀縣府對民意與行政機關最重要的橋樑花蓮縣議會卻始終視而不見,完全不予尊重,這絕非幸福城市主政者之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