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先鋒報]記者 王凱軍/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原訂耗資四億五千萬興建的「花蓮市日出香榭大道」,最終雖縮減規模成近二億六千萬的工程,並已於 2022 年 9 月 20 日完工,但此計畫無論是興建或完工各界質疑聲浪皆從未停歇,其中許多議員及民眾質疑,香榭大道部分路段高低落差高達 40 公分、傾斜達 9%、箱涵溝蓋破裂、大理石板染色、不平、電線外露、燈桿遇風會搖晃、路牌拼音詭異等問題縣府皆遲未解決。為此,花蓮縣議
員魏嘉賢等多名議員,曾於 2023 年 3 月 9 日召開聯合會勘,呼籲花蓮縣政府針對這些危及道路安全及居民生活的問題應當盡快採取行動。
今日,魏嘉賢搬出長有翅膀、貼有香榭大道黑白大理石塗裝等的大象道具,透過兒歌「大象」表達對「花蓮四不像」的擔憂。同時也手持 1748 份民調問卷,質疑花蓮縣政府,花蓮市日出香榭大道的建設是否真的有助於花蓮發展。據民調顯示,高達 81%的縣民對此計畫的興建感到不認同,而在滿分為 10 分的評分當中,
有高達 73%的縣民給出不到 3 分的評價,甚至有 38%的民眾給予 0 分。
魏嘉賢在總質詢中提出了幾個疑問。面對如此廣泛的民意反彈,花蓮縣政府施作香榭大道的初衷是什麼?為什麼花蓮縣擁有如此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卻需要四處抄襲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名稱?魏嘉賢認為,香榭大道無論是造型或名稱皆缺乏花蓮地方元素,且當眾人提到香榭大道時並不會聯想到花蓮,僅會想到遠在法國
的巴黎。同時,已經飽和的花蓮市殯儀館如果遲不遷移它處,難道要讓民眾站在香榭大道上從日出看到人生日落?
此外,魏嘉賢還質疑香榭大道路段高低落差 40 公分的規劃,為何最初縣府施作工程前並未掌握,導致周遭居民至今皆生活在雨水倒灌的恐懼之中。而魏嘉賢他也提到目前此區道路還未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劃設標線,若發生車禍事故肇責要如何釐清相關責任,以及若未來保險公司因為縣府沒有依規定劃設道路標線而拒絕出保時,縣府應該如何處理。
魏嘉賢也質疑花蓮有許多國、高中公民課程,都將香榭大道當成失敗案例在做議題探討,但是許多學生在做此問題的調查時,縣府方面都在閃避學生的問答。而魏嘉賢也質疑,日前網路上針對香榭大道滿意度的調查,縣府大張旗鼓興訟,難道不是在箝制人民言論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