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先鋒報]記者 王凱軍/松浦報導

花蓮縣玉里鎮松浦國小112年5月12日辦理有別於以往的方式來慶祝母親節教學活動,松浦國小教學團隊特別規劃以傳習阿美族溪流教育文化之「捕魚、殺魚與煮魚」文化體作體驗課程,將煮好的魚湯獻給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與松浦文健站長者,並感謝母親偉大的恩情。同時藉由實作體驗課程激勵學生學習,以及培養松浦學生具備阿美族耆老期盼族人涵養之「關懷、友愛、勤奮、勇敢、溝通、讚賞、智慧」等七項人格素養,與培養阿美族社會年齡階層之文化內涵。即松浦國小教學團隊將全校一至六年級分成6個部落小隊,每個部落小隊必須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體驗與完成「八卦網撒網體驗、刮除魚鱗,以及生火煮魚」等任務,進而瞭解阿美族野外求生文化內涵與社會年齡階層制度,並將煮好的魚湯孝敬與會的家長與部落長者,藉由品嚐與分享,來涵養松浦學子品格涵養。以履行實踐的作為,邁向阿美族所謂「成為一個人」的核心價值,進而營造與建構韌性防災校園與部落及社區。
此次活動的規劃亦傳習阿美族「巴歌浪」儀式的內涵,即指導學生體驗使用八卦網捕魚技能,以及瞭解阿美族河祭的過程與文化內涵,再觀摩長者進行洗魚、殺魚、刮除魚鱗與煮魚的過程。讓松浦學生瞭解傳統阿美族經由捕魚過程,把悲哀、歡樂付諸流水,回歸正常生活。爰此,阿美族人在結婚、治喪、豐年祭或其他重要事件後,都要舉行「巴歌浪」的儀式,若是家族的事,就由整個家族進行;若是一個部落,則整個部落到河溪中、海中捕魚。所以阿美族人經由「巴歌浪」儀式,無論遭到再大的打擊、傷痛,都能在「巴歌浪」之後,堅強站起來面對新生活;同樣歡樂中,經由捕魚過程讓歡樂像流水而去,把心收回來,過平常生活。也因如此,松浦國小教學團隊在推動教育部原住民地區特色防災校園計畫,特別在112年度慶祝母親節活動,特別規劃辦理「感謝親恩的巴歌浪實作體驗教學活動」。
此次活動多元與豐富,首先由高年級學生以戲劇表演的方式說明部落生活與闡述母親平時的辛勞與偉大,幼兒園更以2首帶動唱獻給與會的家長與長者,藉此感謝親愛的家人;教學活動中國小學生以闖關的方式體驗阿美族傳統撒網捕魚,幼兒園規劃設計幼教防災教育親子遊戲教學活動,並邀請花蓮縣消防局觀音分隊婦宣職務的松浦社區發展協會蕭惠琇理事長擔任講師,指導與會幼生與其家長,藉由親子遊戲培養防災意識與懂得準備防災避難包,進而親子互動增進親子感謝與提升防災素養;此次幼教防災親子遊戲是藉由親子互動,並由家長模擬年長與需要扶助的家長,培養幼生能體驗與瞭解如何關懷與扶助家人,以及指導幼生在遇有災害時,能有安全意識主動發出求救或提醒家長應做好安全防護作為的反應;並親子遊戲中亦藉由不同闖關問題,培養家長懂得與瞭解應有的緊急應變作為,與防災避難包中應準備哪些必要物品與特殊準備物品,且由蕭理事長引導討論與回饋,讓與會親師生能進一步瞭解準備防災避難包的原則,並鼓勵家長符應防害風險管理原則,盡早為家人準備好適宜的防災避難包。整個活動最溫馨的時段在每位松浦孩子為與會家長與文健站長者致贈康乃馨與小糕蛋,感謝母親與家人照顧與養育之恩,並分享煮好的魚湯來感謝與會的家人與長者,此亦培養松浦孩子涵養阿美族傳統文化中敬老的文化內涵。

許傳方校長表示,松浦國小教學團隊皆會指導學生,在參加各項教學活動時,需把握與珍惜每一次體作體驗的學習機會,並於體作體驗課程中,瞭解阿美族部落培養「成為一個人」所需具備之七項人格素養,即能懂得「關懷(mafana’misikol)」、善於「溝通(milicay)」、培養「勇氣(macodahay)」、學習「智慧(cipono’)」、努力「勤奮(malaokay)」、樂於「讚賞(pahemek)」與發揮「友愛(malahanghang)」,並能履行實踐而成為先民所謂的「成為一個人(Masatamdaway)」,且是一位具有智慧與責任的人。此次實作體驗課程,讓參與的親師生得以涵養阿美族文化內涵,以及啟發松浦多元的學習知能,進需豐富與創造燦爛的人生,更能培養與建構自己面對環境衝擊所需具備調適與減緩發生之韌性作為。